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一種具優良輻射特性之雙頻天線結構,該天線係由一平面金屬片所構成,該天線具有一接近『U』字型底部之一接地區及二側之阻抗匹配部,且於該接地區與一側阻抗匹配部之第一交界處延伸出一第一輻射體起始端,該第一輻射體起始端向該接地區與另一側阻抗匹配部之第二交界處延伸呈現弧形彎曲,該弧形彎曲末端處轉折垂直向上延伸至第二輻射體,而第二輻射體起始端係向第一交界處延伸呈現弧形彎曲,以形成天線整體。
公开号:TW201304278A
申请号:TW100124613
申请日:2011-07-12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Shih-Chieh Cheng;Kuo-Chang Lo
申请人: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IPC主号:H01Q1-00
专利说明:
雙頻天線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優良輻射特性之雙頻天線結構,尤指一種設置於電子產品內具有多重金屬屏蔽的結構中,仍能具有良好輻射及正常接收無線信號之特性。
現在無線通訊的速度飛快的發展,從行動電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至無線網路皆可看到長足的進步,而一般筆記型電腦亦配備有Wi-Fi(IEEE 802.11)規格來提供無線上線功能,於都會區公共場合或家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無線網路的研發腳步更是從不停歇,而筆記型電腦常需要在上蓋面板的二側設置天線,來配合Wi-Fi無線收發功能,為因應移動時的信號穩定度,天線的結構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必須兼具良好輻射性、穩固性及易於組裝之特性。
請參閱圖一所示,傳統的數位電視天線設置於一印刷電路板11上,該天線12自接地區121一端延伸有一連接區122,該連接區122直角轉折形成有一輻射體123,該輻射體123係呈一『U』字型的外觀,於輻射體123一處為饋電點1231,該饋電點1231可供一射頻線纜(RF Cable)13加以銲接固定,但是該射頻線纜13與該輻射體123的銲接方向為垂直,若組裝的過程中不慎壓到輻射體123,即可能造成該射頻線纜13之銲接點131自該輻射體饋電點1231之銲接斷裂脫離,此即為習知天線結構設計上最大的問題。
承上述,該習知天線結構中為考量輻射體設置位置,其連接區122與接地區121的連接處為細薄金屬片所構成的,因輻射體123總體面積較大極易受應力影響而移位,連帶使得該連接區122與接地區121的連接處易受應力影響而斷裂,造成天線12的損壞而無法正常作動,因此如何設計一種結構穩固的天線,成為本專利所探討解決的問題。
基於解決以上所述習知技藝的缺失,本發明為一種具優良輻射特性之雙頻天線結構,主要目的為設計一種射頻線纜與該輻射體的銲接方向為水平,若組裝的過程中不慎壓到輻射體,亦不致於造成該射頻線纜自該輻射體銲接點斷裂脫離,可增產生產產品的良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將輻射體連接接地區的面積加大,如此便可增加輻射體受外界應力時結構強度,形成結構穩固的天線結構。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本發明天線設置於電子產品內具有多重金屬屏蔽的結構中,仍能具有良好輻射及正常接收無線信號之特性。
為達上述目的,一種具優良輻射特性之天線結構,該天線係由一平面金屬片所構成,該天線具有一接近『U』字型底部之一接地區及二側之阻抗匹配部,且於接地區與一側阻抗匹配部之第一交界處延伸出第一輻射體起始端,該第一輻射體起始端向接地區與另一側阻抗匹配部之第二交界處延伸呈現弧形彎曲,該弧形彎曲末端處轉折垂直向上延伸至第二輻射體,而第二輻射體起始端係向第一交界處延伸呈現弧形彎曲,以形成天線整體。
較佳者,該第一輻射體與第一交界處所形成面積最大,再逐漸至末端呈現線性收縮。
較佳者,該第一輻射體末端處係為連接射頻線纜的饋電點。
較佳者,該阻抗匹配部亦具有保護第一輻射體與第二輻射體的功能。
較佳者,該第二輻射體之起始端更係延伸有一輻射點。
為進一步對本發明有更深入的說明,乃藉由以下圖示、圖號說明及發明詳細說明,冀能對 貴審查委員於審查工作有所助益。
茲配合下列之圖式說明本發明之詳細結構,及其連結關係,以利於 貴審委做一瞭解。
請參閱圖二所示,係為本發明具優良輻射特性天線結構示意圖,一種具優良輻射特性之雙頻天線結構,該天線係由一平面金屬片所構成,其特徵在於:該天線具有一接近U』字型底部之一接地區2及二側之阻抗匹配部(31、32),該阻抗匹配部(31、32)亦具有保護第一輻射體4與第二輻射體5的功能,且於接地區2與一側阻抗匹配部31之第一交界處33延伸出第一輻射體4起始端,該第一輻射體4與第一交界處33所形成面積最大,再逐漸至末端呈現線性收縮,該第一輻射體4起始端向接地區2與另一側阻抗匹配部32之第二交界處34延伸呈現弧形彎曲,該弧形彎曲末端處轉折垂直向上延伸至第二輻射體5,該第一輻射體4末端處係為連接射頻線纜的饋電點41,該饋電點41可供一射頻線纜7一端加以銲接固定,射頻線纜7另一端連接至一印刷電路板(圖中未示),而第二輻射體5起始端係向第一交界處33延伸呈現弧形彎曲,該第二輻射體5之起始端更係延伸有一輻射點6,該輻射點6設置可使天線輻射特性更加完美,以形成天線整體,將該天線結構設置於電子產品內具有多重金屬屏蔽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三所示,仍能具有良好輻射及正常接收無線信號之特性。
請參閱圖四所示,係為於2.4GHz與5GHz的電壓駐波比量測值,其Y軸為電壓駐波比;X軸為頻率。該天線結構設置於電子產品內具有多重金屬屏蔽的結構中,由量測的結果看來,本發明的電壓駐波比於2.4GHz與5GHz之二個頻段皆小於3,足證本發明天線具有優良輻射特性。
請參閱圖五至圖八所示,係為本發明天線頻率處於2.4GHz至5.85GHz之天線場型圖,經由整理後,再請參閱圖九所示,係為本發明天線輻射增益總表,該其平均增益(Avg.Gain(dBi))來看皆可穩定保持在-0.25至-3.36(dBi)的區間,足代表本發明天線所設計輻射特性優良,足以廣泛適用於任何電子產品中的天線結構。
藉由上述圖二至圖九所揭露,即可瞭解本發明一種具優良輻射特性之天線結構,主要目的為設計一種射頻線纜與該輻射體的銲接方向為水平,若組裝的過程中不慎壓到輻射體,亦不致於造成該射頻線纜自該輻射體銲接點斷裂脫離,可增產生產產品的良率。並將輻射體連接接地區的面積加大,如此便可增加輻射體受外界應力時結構強度,形成結構穩固的天線結構。且本發明天線設置於電子產品內具有多重金屬屏蔽的結構中,仍能具有良好輻射及正常接收無線信號之特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結構特徵及各實施例皆已詳細揭示,而可充分顯示出本發明案在目的及功效上均深賦實施之進步性,極具產業之利用價值,且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見之運用,依專利法之精神所述,本發明案完全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所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於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謹請 貴審查委員明鑑,並祈惠准,是所至禱。
11...印刷電路板
12...天線
121...接地區
122...連接區
123...輻射體
1231...饋電點
13...射頻線纜
131...銲接點
2...接地區
31、32...阻抗匹配部
33...第一交界處
34...第二交界處
4...第一輻射體
41...饋電點
5...第二輻射體
6...輻射點
7...射頻線纜
81...金屬區
82...天線
圖一係為習知數位電視天線結構示意圖;
圖二係為本發明具優良輻射特性天線結構示意圖;
圖三係為將圖二結構設置於電子產品內具有多重金屬屏蔽的結構示意圖;
圖四係為本發明天線之電壓駐波比的量測曲線圖;
圖五係為本發明天線頻率處於2.4GHz至2.5GHz之天線場型圖;
圖六係為本發明天線頻率處於4.9GHz至5.25GHz之天線場型圖;
圖七係為本發明天線頻率處於5.35GHz至5.725GHz之天線場型圖;
圖八係為本發明天線頻率處於5.825GHz至5.85GHz之天線場型圖;
圖九係為本發明天線輻射增益總表。
2...接地區
31、32...阻抗匹配部
33...第一交界處
34...第二交界處
4...第一輻射體
41...饋電點
5...第二輻射體
6...輻射點
7...射頻線纜
权利要求:
Claims (5)
[1] 一種雙頻天線結構,該天線係由一平面金屬片所構成,其特徵在於:該天線具有一接近『U』字型底部之一接地區及二側之阻抗匹配部,且於接地區與一側阻抗匹配部之第一交界處延伸出第一輻射體起始端,該第一輻射體起始端向接地區與另一側阻抗匹配部之第二交界處延伸呈現弧形彎曲,該弧形彎曲末端處轉折垂直向上延伸至第二輻射體,而第二輻射體起始端係向第一交界處延伸呈現弧形彎曲,以形成天線整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輻射體與第一交界處所形成面積最大,再逐漸至末端呈現線性收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輻射體末端處係為連接射頻線纜的饋電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天線結構,其中該阻抗匹配部亦具有保護第一輻射體與第二輻射體的功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輻射體之起始端更係延伸有一輻射點。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87198B|2015-06-01|多頻天線
TWI542073B|2016-07-11|多頻倒f型天線
TWI504064B|2015-10-11|Integrated multi - frequency antenna
WO2016029631A1|2016-03-03|一种天线和通信设备
US9343801B2|2016-05-17|Electronic device
TWI482364B|2015-04-21|Inverted F-type antenna structure
TW201345045A|2013-11-01|天線系統
US9620852B2|2017-04-11|Multi-band antenna
TWI656687B|2019-04-11|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US20150333396A1|2015-11-19|Multi-band antenna
TWI476989B|2015-03-11|多頻天線
JP5520753B2|2014-06-11|双極アンテナ
TWI481113B|2015-04-11|Dual - frequency antenna structure
TWI543446B|2016-07-21|建構於基板雙面之雙頻天線
US9450288B2|2016-09-20|Broadband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471771B2|2013-06-25|Dual-band antenna
TWI708429B|2020-10-21|天線結構
CN102800953B|2014-07-23|带有辐射型负载的间接馈电型全向印刷天线
TWI532252B|2016-05-01|具有電纜接地區域的天線結構
TWI464965B|2014-12-11|小型立體天線
CN102891350B|2015-09-09|双频天线结构
TW202123540A|2021-06-16|天線系統
TW202036986A|2020-10-01|雙頻段天線
TW202118149A|2021-05-01|天線系統
CN105322282A|2016-02-10|可携带式电子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DE102011055083A1|2013-01-17|
TWI481113B|2015-04-11|
US8704715B2|2014-04-22|
US20130016014A1|2013-01-17|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AT311020T|2000-04-14|2005-12-15|Hitachi Metals Ltd|Antennenanordnung und 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einer derartigen antennenanordnung|
JP2007068058A|2005-09-01|2007-03-15|Nissei Electric Co Ltd|アンテナ|
CN1956259B|2005-10-26|2010-11-17|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线|
CN101562277B|2008-04-16|2012-11-21|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印刷天线|
TWI355776B|2008-08-15|2012-01-01|Arcadyan Technology Corp|Dual-band antenna|
TWI377735B|2008-08-22|2012-11-21|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US8587491B2|2009-07-17|2013-11-19|Blackberry Limited|Antenna with a C-shaped slot nested within an L-shaped slot and mobile device employing the antenna|
法律状态:
2019-01-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24613A|TWI481113B|2011-07-12|2011-07-12|Dual - frequency antenna structure|TW100124613A| TWI481113B|2011-07-12|2011-07-12|Dual - frequency antenna structure|
US13/277,313| US8704715B2|2011-07-12|2011-10-20|Dual band antenna|
DE102011055083A| DE102011055083A1|2011-07-12|2011-11-07|Dualbandantenne|
[返回顶部]